景點介紹
婺源嚴田位於婺源縣西北部的嚴田村,是李姓最早由外遷入婺源的居住地,始遷者為李德鸞。光緒《婺源縣志·寓賢》中「李德鸞」條記載:「李德鸞,字匡祿。才氣過人。其先世京,本大唐裔,因黃巢亂避地歙之黃墩,由黃墩遷於浮梁之界田,至德鸞始寓婺源嚴田。時婺隸南唐,升元二年戊戌(公元938年),詔舉卓異,有司以鸞應制,歷揚中外,所至有聲。累官為散騎常侍,贈金紫光祿大夫。厥後子孫蕃衍,英賢輩出。」村名由來,《婺源縣地名志》說,因李氏「佔得從田之簽」,且「以嚴治家」,故名「嚴田」。延至宋真宗(998-1022)時,有名李鵬舉者分遷原住地小溪下游建居,為之形成上、下嚴田。數載後,又有朱、王等姓遷入嚴田聚落合居。現今,上嚴田有800多人,下嚴田約500人。村落距縣城紫陽鎮38公里。距離婺源清華彩虹橋大約15分鐘車程,到景德鎮約1小時車程,是景德鎮到清華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優越。

千百年來,李姓及後遷入的朱、王等姓,為了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曾在聚落內建造了不少公共性建築。如宗祠有嚴田李氏宗祠、李氏支祠彝敘堂、李氏支祠寶善堂、朱氏秩敘祠、朱氏敬愛祠、朱氏敦睦祠、朱氏支祠宗正堂、王氏三槐祠;又如庵堂有四靈庵、龍華庵、永濟庵、翠微庵等。這些,現多已在社會的變動中毀滅了。剩下的宅居和店舖(嚴田村中的古街道,舊時又兼徽、饒兩州府的過境大路,街兩側多店舖),大都已破舊或被改建。

東線景區主要景區有江灣、篁嶺、李坑、汪口、曉起、江嶺、慶源。江灣始建於隋末唐初,這裡山水環繞、風水極佳是古徽州風水文化的典範,歷代文風鼎盛、群賢輩出,孕育了一大批學士名流,村人著述多達88種,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當之無愧的婺源「書鄉」代表。村中至今還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築和蕭江宗祠、江永紀念館、南關亭等景點,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是婺源首個4A級景區。李坑景區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佈、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青石板道縱橫交錯,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構築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汪口景區中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俞氏宗祠,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氣勢雄偉,佈局嚴謹,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築專家譽為「藝術寶庫」。

西線景區 是婺源良好生態環境的濃縮。鴛鴦湖景區是省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面積2300畝。湖區環境幽雅甘美,山林青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每年秋末冬初,2000多對鴛鴦「攜兒帶女」,從遙遠的北國翩然飛來。文公山風景區是文化與生態並重的江南文化名山,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蔥翠,周邊是十萬畝闊葉林海,森林覆蓋率達95%,林內有野生動物金貓、鹿、錦雞等。朱熹的祖墓坐西北朝東南,以石塊壘砌墓周有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春,朱熹首次回故鄉掃墓時,親手栽植的24棵杉樹,寓意「二十四孝」,歷經八百多年風雨,現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公尺,有「江南古杉王群」之譽。金山生態茶園是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遊客在此可親手採茶、制茶、品茶,享受在茶鄉旅遊休閒的愉悅。

北線景區 以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園自然風光為主。主要景點有思溪延村、長灘攝影地、彩虹橋、靈巖洞、大鄣山臥龍谷。靈巖風景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一個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靈巖洞群由36個溶洞組成。洞內石筍、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滿目,更為稱絕的是洞群間保留有岳飛、朱熹等唐代以來的遊客題墨2000餘處。石林奇景蔚為壯觀。彩虹橋風景區坐落於清華鎮北側河上, 它是以八百年廊橋彩虹橋為主體的一個風景名勝區,這裡有厚重的橋文化、歷史古跡、古人留存的生產工具,又有生態較好的自然環境。
顯示詳細地圖
基本資訊
服務專線
0793-7412318
詳細地址
上饒市婺源縣甲路鄉嚴田村
官方網站
門票
婺源景點通票:210人民幣(包含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思溪延村、彩虹橋、大鄣山臥龍谷、百柱宗祠、靈岩洞風景區、文公山、江岭、石城、鴛鴦湖、嚴田古樟園)
開放時間
7:00-17:30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 南昌出發:南昌瑤湖大橋出城上G36德昌高速行駛至德興互通,轉入德婺高速,在婺源出口下,到達婺源縣城。
2. 上海、杭州方向出發:杭州西繞城駛入G56杭瑞高速,全程高速到達婺源出口下,到達婺源縣城。
周邊景點
推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