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天桃園/寧波(南塘老街)→天臺(始豐湖國家濕地公園)
南塘老街:位於寧波古城南門外,曾經是舊寧波商貿文化聚集地的「南門三市」。老街完整保留500多米的江南傳統街巷,並在設計建設中成功將老街的歷史神韻、建築特色以及名人文化完美融入街區布局,再現百年來寧波人經商交易、日常生活的濃厚風氣。
始豐湖國家濕地公園:屬於典型的河流濕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濕地兩種類型,保留原生態濕地風貌,是天台重要的生態涵養區、氣候調節區,同時也蘊含天台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
早餐:機上輕食
午餐:逛街自理.發餐費RMB50/人
晚餐:天台風味RMB60/人
第 2 天天臺山(濟公故居、智者塔院、瓊臺仙谷、天臺山大瀑布、國清寺【含電瓶車】、桐柏宮)
濟公故居: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千秋永傳,決定在石牆頭複建濟公故居,讓雲遊四方的濟公在故鄉有一個真正的“老家”,修復後的濟公故居,占地16畝,建築面積6310平方米,景區由永寧村口雙牌樓與觀霞閣、濟公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宅第街坊與樓臺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
智者塔院:俗稱塔頭寺,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智顗圓寂於新昌縣石城寺(今新昌大佛寺),智顗死後,遺體被送回天台。後人在天台山佛壟建塔,其中有智顗的六角形肉身塔。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真覺寺。後廢。隆興(1163一1157年)間,僧真稔重興佛殿僧房。清咸豐、同治之交(1861一1862年),毀於戰火,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建。因智顗是中國佛教天台宗創始人,影響深遠,1982年6月,列為中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名為智者塔院。
瓊台仙谷景區:典型的花崗岩峽谷景區,以奇峰、危崖、怪石、飛湶、異瀑、碧水而著稱,更有著深厚的道教文化。因此素有五岳歸來不看山,琼台歸來不看谷之說,景區內有仙谷廣場、廊橋瀑布、八仙湖、懸空廊、仙人座、凌雲棧道…等景點。
天臺山大瀑布:罕見的高落差親水梯級瀑布群,總落差325米,最大寬度90米,規模是中國瀑布之最,擁有「中華第一高瀑」的美譽。飛流直下的百米瀑布,仿佛一條巨型的「水龍」,騰霧而下,直插湖中,掀起層層曡曡的水花,氣勢磅,無比震撼,成為天臺山的一大自然奇觀。
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寺廟佔地面積7.3萬平方米。隋代高僧智越在國清寺創立天台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影響遠及國內外。國清寺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國清寺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並稱中國寺院四絕。
桐柏宮:原名桐柏觀、桐柏崇道觀,為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桐柏宮在縣城西北12.5公里的桐柏山上,九環抱,碧溪前流,是中國道教南宗祖庭。其鼎盛時期為唐代和宋代。那時,樓台爭聳的宮觀有三十六處,有千僧萬道的規模。一直作為領頭羊的桐柏觀,成立於吳赤烏元年(238),由孫權遣葛玄開創。
早餐:飯店內享用
午餐:御清齋小吃RMB50/人
晚餐:養生豆皮風味RMB60/人
第 3 天天臺山→普陀山(普濟寺、紫竹林、不肯去觀音寺、潮音洞、南海觀音大佛)
普陀山:與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是舟山群島 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 海天佛國 ”“南海聖境”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8日,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普濟寺:又稱為“前寺”,位於普陀山上一座有名的寺廟,這裡是普陀山全山供奉觀音的主剎,環境清幽,氣氛安靜。普濟寺和山上另外兩座法雨寺、慧濟寺併稱三大寺,同時普濟禪寺也是普陀山上氣最旺、面積最大的寺廟。因為這裡地處普陀山的交通要道,尤其是在節假日,常被遊人香客擠得水泄不通。來到這裡你會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可是週邊的牆壁卻有一些斑駁,好像在傾訴著它的古老。
紫竹林:紫竹林禪院的山門和天王殿合二為一,造型很獨特。天王殿正中的大門上聳出一門樓便成了山門的牌樓,門額上題寫的「補袒紫竹林」是康有為的親筆。寺院規模不大,主要建築為圓通寶殿,裡面供奉著紫竹觀音坐像,可以在此祈福。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紫竹林是觀音修道的地方,裡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觀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黃色矮牆圍著三間質樸的佛堂,佛堂中終年香煙繚繞,這就是不肯去觀音院。
潮音洞:潮音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餘米,洞內怪石交錯,犬齒森然,不可容足。此處海岸曲折往復,巉巖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禦書潮音洞刻於洞壁。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張口狀。日夜為海浪所擊拍,潮水奔騰入洞口,勢如飛龍,聲若雷鳴,故名潮音洞。漲潮時倚巖俯視,仿若蛟騰足下,險怪百出。若遇大風天氣,浪花飛濺,浪沫直衝“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內七彩虹霓幻現,嘆為奇觀。
南海觀音:為世界上最大的銅製觀音塑像,高33米,重達70餘噸。據傳說,1994年10月,當時的全山方丈釋妙善長老看到觀世音菩薩顯聖,身形高大,站立在海邊,金光閃閃。
早餐:飯店內享用
午餐:海鮮風味RMB60/人
晚餐:飯店內享用RMB60/人
第 4 天普陀山(西天景區【觀音古洞、二龜聽法石、梅福庵、磐陀石、心字石】)→舟山(觀音法界、觀音聖壇)
觀音古洞:在普陀山梅嶺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內有一石柱懸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觀音像。1983年,大殿內普陀山觀音洞由浙江美術學院雕成觀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莊嚴。
二龜聽法石:在磐陀石西端,有兩石酷似海龜,一龜蹲踞崖頂,回首顧盼,似在靜候,一龜昂首伸頸竭力攀援,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傳説二龜受東海龍王之命前來偷聽觀音説法,因聽得入迷,不覺誤了迴歸時辰,化龜為石,又説二龜一雄一雌,塵緣未斷,在聽法時眉來眼去顧盼傳情,被觀音罰作石龜,前者傳的奇,後者傳的妙,各有千秋。
磐陀石:在普陀山梅嶺峰梅福庵西行不遠處,一片開闊的山頂平臺上,有一對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相傳這裡就是觀音大士的說法處。
心字石:坐落在西天門下方,廣約300餘平方米,圓渾平滑,中鐫刻一巨大的“心”字,此字長5米,寬7米,周邊近50米,中心一點可容八九人同坐,整個字可容近百人打坐,真可謂“心懷博大”,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
觀音法界:園區佔地面積約2500畝,總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主要由觀音聖壇、正法講寺暨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女眾部、觀音村(居士學院)、其中觀音聖壇是觀音法界的核心標誌建築。園區以觀音文化為核心,自2020年11月15日起有序開放,是一個以觀音文化為主題,集藝術展示、教學研究、觀光服務、國際交流以及文化展示功能於一體的大型文化主題博覽園,是助力舟山打造國際海島休閒旅遊目的地和世界一流佛教文化聖地,展示舟山“重要視窗”海島風景線的又一標誌性亮點。
早餐:飯店內享用
午餐:舟山風味RMB60/人
晚餐:沈家門海鮮風味RMB100/人
第 5 天舟山→寧波(寧波博物館、月湖公園、鼓樓、老外灘、三江口)
寧波博物館:它是以展示人文歷史、藝術類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使之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同時,充分體現 “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PS:如逢周一休館,則調整順序或取消,敬請見諒。
月湖公園:開鑿于唐貞觀年間(636年),宋元佑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築亭臺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鼓樓:也叫做海曙樓,是寧波市僅存的古城樓遺址。它的下部是中國傳統的城樓樣式,城樓之上卻是羅馬風格的鐘樓,中西合璧的造型別具一格。
老外灘:與上海的外灘僅一字之差,雖然沒有外灘那麼華麗,但天獨厚的三江六岸依水而建的現代化建築配合璀璨的景觀燈,也賦予具有江南水鄉魅力的寧波以現代都市的活力,構建成了城市流動的音符。
三江口:是姚江、奉化江匯合成甬江流入東海的交叉口,位於寧波市區中心繁華地段,素有寧波外灘之稱。三江口附近有靈橋、江廈橋、甬江大橋、新江橋、江廈公園、杉杉公園、日本曹洞祖庭道元禪師入宋紀念碑等。三江口地帶高樓大廈林立,浙東第一街中山東路商業街橫貫其中,商廈、服裝專賣店鱗次櫛比,車水馬龍,繁華無限。三江口是歷代商賈雲集之地,是寧波城市的象徵景觀之一。
早餐:飯店內享用
午餐:江浙風味RMB60/人
晚餐:寧波風味RMB60/人
溫暖的家:旅遊已近尾聲,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時間就在相機美窗中飛去!該是回家整理美麗回憶的時候,記得要把您的快樂與我們分享!後前往機場搭乘兩岸直航班機,返回溫暖的家,期待下回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