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廈門(航程約1.5小時)廈門市[路過參觀]
為福建第二大城,有「海上花園」之稱。以前是白鷺棲息之地故稱「鷺島」,明朝築城而稱為廈門。廈門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第 2 天廈門[BUS]華安(★世界文化遺產—華安土樓群:二宜樓、東陽樓、南陽樓(含電瓶車)、土樓民居品茶)[BUS]泉州
廈門-華安(車程約2小時)-泉州(車程約2小時)華安土樓[入內參觀]
土樓是世界上獨有的大型民居傳統建築,綜合住居及防衛功能,有圓形、方形、五鳳樓等造型,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瑰寶,有如東方堡壘一個個雄距在福建省山區。華安土樓是閩南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68幢,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與特殊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與科學價值,在福建土樓中佔據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宜樓[下車參觀]
華安土樓群中最具規模的「二宜樓」,因樓主期望此樓「宜山宜水、宜室宜家」兩相宜而命名「二宜樓」,建於清乾隆年間,共有213間房。於2008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有「放眼世界第一樓」之稱,除了佔地9300平方公尺相當廣大之外,壁畫楹聯木雕之多,也是在眾土樓中獨有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東陽樓、南陽樓[下車參觀]
東陽樓、南陽樓位於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的獅形山下,走近南陽樓,“福建省土樓博物館”幾個大字躍入眼簾。南陽樓系二宜樓創建者蔣士熊之孫蔣經邦所建,時在嘉慶丁醜年端月(1817年農曆正月)比二宜樓遲建47年。由於有二宜樓作為藍本參照,因而二宜樓建築設計方面的優點特點為其所吸收,可稱是二宜樓的縮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較之二宜樓更勝一籌。【南陽樓】位於獅子山腳下,有獅子踢球(圓樓)、獅子踏印(方樓)的妙稱。進入土樓,你立即就能感覺到那種深沉的歷史感和溫和的氣氛。
早餐:酒店內用
午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晚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第 3 天泉州(開元寺+東西塔、天后宮、洛陽橋)[BUS]福州(林則徐紀念館)
泉州-福州(車程約2.5小時)開元寺東西塔[入內參觀]
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開元寺的大雄寶殿「百柱殿」有86根大石柱,相傳建殿時有紫雲飄繞蓋地,故又稱紫雲大殿。開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雙塔,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它們高40多公尺,是大陸最高的一對石塔。塔每層的門龕兩旁有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雙塔歷經風雨侵襲,仍屹然挺立,它是泉州古城的獨特標志和象征,也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難怪泉州人有諺語說「站如東西塔,臥如洛陽橋」,藉以象徵著泉州人的理想精神。
泉州天后宮[入內參觀]
天后宮最早稱為天妃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來慶元二年(西元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施琅收復台灣後奏請,特封天后,故改為泉州天后宮。泉州天后宮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是大陸媽祖廟中唯一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洛陽橋[下車參觀]
又名萬安橋,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其著名橋梁專家曾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梁的狀元”。
林則徐紀念館[入內參觀]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為紀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而建,為了發揚林則徐堅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和清廉剛正的風範,學習他開眼看世界的開拓精神。館址原為林則徐專祠,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內有儀門廳、御碑亭、樹德堂、南北花廳、曲尺樓、竹柏軒等主要建筑物,祠門外圍屏牆內壁嵌有“虎門銷煙”大幅浮雕。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
早餐:酒店內用
午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晚餐:福州佛跳牆風味餐(人民幣80)
第 4 天福州(西湖公園、三坊七巷─南后老街)[TRAIN](二等座)武夷山
福州—武夷山(搭乘動車或高鐵 約1.5小時)福州西湖公園[下車參觀]
福州西湖公園位於中國福州市的西北部,是該地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從唐朝末期就是知名的旅遊勝地,引來不少文人雅士在此吟詩作對。這座公園占地廣大、風景優美且樓台亭閣眾多,擁福州西湖八景,被譽為「福建園林明珠」,除了柳堤、紫薇廳等古蹟建築風景外,現在也增設了環湖步道、博物館等設施,方便遊客遊覽。 歷史悠久的福州西湖公園,最開始是晉太康3年(282年)時,郡守嚴高引水灌溉農田而成的湖,湖區在五代十國時期,由閔國整建為庭園,在湖周築亭台樓閣與水榭,後經不斷擴建才有現在的規模,並在1914年立為公園。西湖總面積達45公頃,共有開化嶼、謝坪嶼及窯角嶼等3座小島,並由柳堤橋、飛虹橋及步雲橋連接。主要景色有福州西湖八景:仙橋柳色、大夢松聲、古堞斜陽、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禪曉鐘、湖心春雨、澄瀾曙鶯。 目前福州西湖公園規劃有環湖步道、能將西湖全景盡收眼底的小西湖廣場、展示福州歷史的福建博物院、神秘雕像…等設施。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風景可欣賞,春季杏花、夏季荷花、秋季則有桂花,遼闊的庭園之美令人印象深刻。
三坊七巷─南后街[下車參觀]
三坊七巷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城中心歷史文化街區,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唐宋里坊制」的傳統格局。良好地保存了眾多歷史建築,有「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之譽,居住區由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矩形,整體方正有序。坊巷之中以民居為主,住宅與市場分開,商鋪集中於南后街上。坊巷出入口處設立高牆和坊門。以南北走向的南后街為軸,西側為三坊 - 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東側為七巷 - 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早餐:酒店內用
午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晚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第 5 天武夷山(天遊峰景區:雲窩.茶洞.隱屏峰、仿宋古街、船遊九曲溪─約2小時、武夷宮)
武夷山※以下示意圖"僅供參考",參觀景區景點依日行程描述為主!
武夷山[入內參觀]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北部,素以獨特的「碧水丹山」聞名遐邇,人稱「三十六峰真 奇絕,一溪九曲碧漣漪;白雲遮眼不知處,人間仙境在武夷」,它兼有黃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 雄、華岳之險、西湖之美。於1999年12月武夷山正式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武夷山天遊峰[下車參觀]
天遊峰海拔408m,一共有八百四十八個台階,為武夷第一勝地,壁立萬仞,高聳於群峰之上。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有云海的時候,在天遊峰,彷彿置身於仙境,遨遊於天宮,故名“天遊”。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讚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
武夷山雲窩[下車參觀]
是武夷山最美的地方之一。它位於五曲和六曲的北岸接筍峰和仙掌峰之間,奇峰林立,常有雲霧飄繞,故名雲窩。此外觀雲的最佳時間在春末秋初的早晨和傍晚。磊落的岩巒之下,隱藏著許多洞穴,冬春時節常有縷縷煙雲從洞中逸出,在峰石間卷舒。
武夷山茶洞[下車參觀]
又稱玉華洞、升仙洞。據傳原產茶葉極佳,故名茶洞,是一個奇異的幽谷洞天,洞天深處隱藏著罕見的井谷奇觀;飛瀑傾注在清隱岩右邊峽谷之中,在谷底匯成一潭,這潭即是仙浴潭,相傳是神仙洗浴的地方。有留雲書屋、望仙樓等遺址,南北有二蹬道,可分別登臨接筍、天遊二峰。
武夷山隱屏峰[下車參觀]
隱藏在午林淵深處,雲霧迷朦,峭拔千尋,方正如屏,故名隱屏峰。隱屏蹬道極為險峻,由茶洞從峰南壁攀登即可登臨,坐筏觀山,只能望見它突出林端的半壁,如需一睹此景全貌,唯有登上溪南的晚對峰,才能看清。
武夷仿宋古街[下車參觀]
這條古街長達二百米,集茶文化、酒文化、旅遊文化於一體。古街建築有意識地運用門、窗、廊柱的空間為畫框,借武夷山優美的風光組成一幅天然圖畫。還以花牆、雲牆、漏窗、水面等為借景相互輝映,展現出濃郁的山區風土味。
武夷山九曲溪[特別安排]
乘坐竹筏,竹筏順流而下,由九曲而至一曲,滿載山光水色,覽盡兩岸千峰 競秀,只見竹筏時而掠過淺灘、忽又泛遊深潭、饒富妙趣、樂而忘返,沿途瀏覽玉女峰、小藏峰、虹橋 板、架壑船棺、仙掌峰、仙釣台、響聲岩、小九曲、上下水龜、大王峰等;九曲—溪光秀色,八曲—淺灘飛渡,七曲—瀾回峰重,六曲—空谷傳音,五曲—峰羅翠擁,四曲—溪山勝概,三曲—溪轉峰回,二曲—坐峽觀天,一曲—萬丈丹青。
武夷宮景區[下車參觀]
武夷宮又名會仙觀、衝佑觀、萬年宮,是最古老的宮院,初建于唐,宋賜〝沖佑萬年宮〞存有兩口龍井和萬年宮、三清殿,本景區及以此命名。
早餐:酒店內用
午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晚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第 6 天武夷山(一線天.虎嘯岩風景區:一線天、水簾洞景區:水簾洞、大紅袍景區:大紅袍古茶樹、武夷山民居品茶)
武夷山武夷山一線天景區[下車參觀]
又稱“一字天”,位於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個幽邃的峽谷裏。該處有一座巨岩,宛若城廓,名甫靈岩。岩傾斜而出,覆蓋三個毗鄰的山洞,其頂有裂隙100餘丈,寬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觀崖頂裂隙,可見天光一線奇景,此即“一線天”。
武夷山虎嘯岩景區[下車參觀]
虎嘯岩景區與一線天景區緊緊相連,處於一線天景區東北側。主要的景點有天成禪院及虎嘯八景「白蓮渡、集雲關、坡仙帶、不浪舟、普門兜、法雨懸河、語兒泉、賓曦洞」。虎嘯岩四壁陡峭,雄居一方,岩半壁有一巨洞,山風穿過洞口,發出如虎嘯般的吼聲,故名虎嘯岩。由於虎嘯岩洞自古多為道教修練之處,因此具有濃郁的道教文化色彩。
武夷山水簾洞景區[下車參觀]
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度和寬度均超百米﹔水濂洞的水幕,最寬時足有一丈二左右。主要景點可以遠眺燕子峰、漱石枕流石,鷹嘴岩等,而天車架則是這一景區內較有特色的一處人文景觀,它位於章堂澗南岸的丹霞峰半壁,大小不一的崖洞內依崖構筑的幾幢小木樓,有的深藏洞內,有的半露洞外,上下錯落,欄杆圍護,懸梯環接。
武夷山大紅袍景區[下車參觀]
大紅袍景區面積為4.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九龍洞、大紅袍茶樹、天心永樂禪寺等,是佛教一大聖地。被譽為“茶中之王”的大紅袍茶樹,生長於九龍窠最後一窠之岩腳下。大紅袍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有一狹長的岩罅終年有水滴落,兩邊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氣溫變化不大,使其具有獨到的品質,為茶葉中的精品。
早餐:酒店內用
午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晚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第 7 天武夷山[TRAIN](二等座)廈門(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閩南傳奇秀)
武夷山—廈門(搭乘動車或高鐵 約3.5小時)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入內參觀]
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通過閩南漁家百姓尋常的生活場景,講述下南洋幾代人的生活、創業經歷,集觀賞性、體驗性、文化性於一體,從多角度展示閩南當地的漁村文化、民俗文化、媽祖文化、南洋文化以及尋根溯源的始祖文化。園區在建築風格及佈局樣式上注重體現閩南當地的文化符號,集休閒娛樂、餐飲、購物於一體,著力打造成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休憩園區。走進漁村老院子,尋跡閩南特色民俗文化脈絡。
閩南傳奇秀[特別安排]
景區規劃建設兩大模組,包括一場:“神游華夏”室內演藝劇場,即神游華夏大劇院。全天候表演360度大型室內山水實景演藝《閩南傳奇》,在現代高新科技造就的震撼場面中上演閩南獨特的歷史文化經典。該演出申請了使用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0多個,保證了演藝的不可複製性。一園:老院子民俗風情園,初步規劃設計建設媽祖文化園、民俗文化村及中華姓氏文化園等,在建築風格及佈局樣式上注重體現廈門當地的文化符號,著力將其打造成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休憩園區。
早餐:酒店內用
午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晚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第 8 天廈門(海上明珠觀光塔+球幕影院、廈門山海健康步道、曾厝垵、環島路)[AIR]台北松山
廈門/台北(航程約1.5小時)海上明珠觀光塔[入內參觀]
坐落於東渡狐尾山頂的海上明珠塔,集氣象災害監測、科普教育、旅遊觀光和夜景功能為一體,尤以其觀景功能的獨到地理優勢,成為鳥瞰廈門的最佳觀景點。塔樓為花瓶狀,共有19層,頂端海拔高度195米,是廈門市第一座投入使用的鋼結構建築。裙樓有天文、氣象科普館,天象放映廳。淺綠色鋼化玻璃外牆,把塔樓映襯得美麗多姿,現代化的光電技術,讓塔樓為廈門的夜景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塔頂的雷達天線罩,遠眺猶如一顆明珠。如今,塔樓已成為廈門市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物。
廈門山海健康步道[下車參觀]
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全長約23公里,起於郵輪碼頭,終於觀音山夢幻沙灘,沿線串聯篔簹湖、狐尾山、仙嶽山、園山,薛嶺山、虎頭山、金山、湖邊水庫、五緣 灣、虎仔山、觀音山為島「八山三水」。 健康步道串聯起廈門島中北部重要生態節點,形成貫穿本島東西的山海步行通廊。
曾厝垵[下車參觀]
曾厝垵,別名曾里、曾家沃、曾家灣,坐落在環島路旁的一個小漁村,名氣遠沒有鼓浪嶼大,但是也正因此才得以保留那份最原始的美好。距離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一條歷史悠久的漁村,除了能近距離接觸居民的生活,這裡融匯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更有廈門獨有的,香火旺盛的媽祖崇拜。在這裡,建築頗有特色,不論是紅磚古厝和南洋風格的“番仔樓”都書寫著華僑遺風,隨處可見的鐵花和瓷磚也為這裡平增了一份感覺。
環島路[下車參觀]
廈門環島路全程43公里,環島路臨海見海,設計與綠化獨具匠心,藝術性強,將大海、沙灘、綠地完美的融合,是廈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從廈門大學到前埔的一段海岸,長約9公里,稱為黃金海岸線,是集旅遊、觀光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海濱綠色長廊。
早餐:酒店內用
午餐:中式合菜(人民幣60)
晚餐:機上簡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