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特色
🚩行程特色🚩
🏷️內蒙經典必訪
🏜️響沙灣度假勝地~風景如畫,沙灘細膩,海水清澈,恬靜宜人
💥鄂爾多斯草原~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草原
🔆大召寺~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
🏷️山西經典必訪
🔎萬年冰川~三百萬年的歷史
💕喬家大院~《喬家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掛》等30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點
💟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擁有豐富佛教雕刻藝術,歷史悠久
🏞️五台山風景區~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重要道場
📸平遙古城~世界文化遺產
【內蒙古】
內蒙古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民族文化。響沙灣以其雄偉的沙丘著名,是沙漠探險和體驗蒙古族風情的理想地。呼倫貝爾草原提供無垠綠色草地,適合騎馬和攝影。此外,內蒙古的草原牧歌、蒙古包住宿以及特色美食,讓每位遊客都能深入感受這片廣袤大地的獨特魅力。
【大召寺】
位於呼和浩特舊城南部。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由於召召中供奉銀制釋迦牟尼像,所以當時也稱銀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廟數不勝數。其中箸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圖召、五塔寺召、烏素圖召、巧爾其召等。大召寺是中國大陸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蒙語俗稱“伊克召”意為“大寺廟”,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因為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黃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區僅晚於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有大範圍的影響。
【昭君墓】
位於呼和浩特市以南的大黑河畔。墓高33公尺,墓前有平台及階梯相連,遠望陵墓呈青黛色。當地傳說,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時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昭君墓又稱為「青塚」。「青塚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參觀內容有:青泉牌坊、石雕嬙雲、和親銅像、董必武詩碑、昭君出塞陳列、昭君詩碑廊等。
【美岱召】
蒙古語:西里爾字母,原來漢名「靈覺寺」,清代賜名「壽靈寺」,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美岱召是呼和浩特地區的「八小召」之一。
【響沙灣+索道+沙襪+悅沙島活動】
觀光與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的沙漠休閑景區,地處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東端,是中國境內距離內地及北京較近的沙漠旅遊勝地,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擁有超過500峯的駱駝隊。“我是一粒沙”這是響沙灣人迎接每一位遠道客人的第一句心語。“一粒沙世界”這是響沙灣人與賓客融為一體的溶於大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神仙般的永無止境的歡樂境界在這個沙的世界裏,隱現着似超現實卻又現實的世外桃源。響沙灣以綠色、生態、環保、節能、低碳為開發理念,開沙漠度假之首,領低碳旅遊之先。
【鄂爾多斯草原】
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錫尼鎮西南處,是內蒙古中西部規模較大的草原休閒度假目的地。它擁有草原、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主要有民俗文化體驗區、生態觀光區等六個功能區,核心區是由蒙古金帳和多個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群。來到這裡可以體驗騎馬、射箭,聽蒙古歌曲,觀看鄂爾多斯婚禮,品嚐草原食物,領略草原深處原始、淳樸的民俗風情。
【萬年冰川】
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已有三百萬年的歷史。其奇特在於以本地洞外的氣候條件論,根本構不成結冰的環境,而洞內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處冰愈厚。它是全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凍土層以外發現的罕見的大冰洞。
【喬家大院】
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也是《喬家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掛》等30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點。如果看過這些電影,那你一定對這裡的場景不陌生:成排高掛的紅燈籠、高高的磚牆、精美的雕刻、漂亮的斗拱飛簷、深邃的巷落,這就是著名的喬家大院。這是一個明清時期的民宅建築群,建築樣式如城堡一般,威嚴氣派,是典型的明清北方大家庭的居住格調。從高空俯視,整個院落佈局很像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囍」字。這裡的建築群佈局嚴謹,同時也富有變化,僅是房頂的一百四十餘個煙囪也各有特異。有「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
【平遙古城】
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因有六道城門,南北門為龜首尾,東西四門象徵四足。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都市計畫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內設四條大街、八條小街和72條小巷。古城以南大街為中軸線,城東有城隍廟,城西有平遙縣署,城左立文廟、城右立武廟,東道觀西佛寺,對稱布局;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五臺山風景區、菩薩頂、顯通寺、塔院寺、萬佛閣、懸空寺】
與其說是一處旅遊景點,不如說是一處佛教聖地,這裡同時是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重要道場。它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由五座頂如平台的山峰組成。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東台看日出,西台賞明月,南台觀山花,北台望雪景,站在中台頂,伸手摸星星。山中氣候涼爽,故五臺山古稱清涼山。歷朝歷代皇帝、皇後遣使札禮五台山者,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五台山的南禪寺和佛光寺也因最早被發現保存了中國躺帶建築而蜚聲中外,又成為建築學者朝聖的地方。
【雲岡石窟】
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雲岡區雲岡鎮雲岡村武州山南麓,主要建於北魏興安二年到太和十九年間,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整個窟群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石窟多以佛塔為主,又稱塔洞;中部「曇曜五窟」是雲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
【塞上老街】
位於呼和浩特市大召寺附近,是一條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仿古街,也是呼和浩特的發祥地之一。塞上老街始建於明朝,如今我們眼前的老街,是近年來重新修建的,在這條街上有不少商舖,售賣著一些當地的土特產。塞上老街旁邊就是通順大巷,在這裡有不少小吃店,能吃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如:駝肉、莜面、馬奶酒等。
【晉祠】
位於太原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晉國的宗祠。其中晉祠“三寶”,包括獻殿、魚沼飛梁、聖母殿,以及晉祠“三絕”,包括周柏、難老泉、泥塑彩繪人像,是這裡的一大特色。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大將尉遲恭的別墅。
【大同古城】
古城牆修建於明洪武五年,古城牆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布防嚴密,設施完善,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史上頗具特色的重鎮名城。古城牆的一大特點是外廓像齒輪一樣,城墩凸出,梯形結構,為古城牆設防的特殊造型。古城牆一律以規整有製的石條、石板、石方為基,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