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奇蹟廣場-大教堂-洗禮堂】(義語:Torre di Pisa)一座位於義大利托斯卡尼大區比薩省比薩城區北面建築群的高塔,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有非常大的影響。比薩斜塔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奇蹟廣場正式名稱為主教座堂廣場,是義大利托斯卡尼大區比薩市中心一片圍牆包圍的區域,作為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重要中心,部分為草地。廣場上有四大建築:比薩大教堂正名為聖母升天主教座堂,是天主教比薩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建於中世紀的羅曼式建築傑作,代表比薩海上共和國的威望和財富。洗禮堂名為聖若望一座用大理石砌築的宗教建築,建於1152年,以取代舊堂,1363年完成。比薩墓園是比薩名人及重要人物的陵園,迦利略也在其中,六百多座帶浮雕的墓碑和石棺每一座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迴廊中的壁畫栩栩如生非常漂亮。建築群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的羅馬式建築風格。1987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外觀)著名的比薩斜塔即為該教堂的鐘樓因傾斜而不倒成為曠世巨作。 【聖吉米納諾】(義語:San Gimignano)是義大利中北部托斯卡尼大區錫耶納省的一個被城牆環繞的中世紀小城,以中世紀建築,尤其是城外數公里就可看見的塔樓而聞名,此外地方盛產的白葡萄酒也極富盛名。
【西班牙階梯】(義語:Scalinata della Trinit dei Monti)是位於羅馬的一座戶外階梯與西班牙廣場相聯接,而山上天主聖三教堂,由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所資助建造就位在西班牙階梯的頂端。西班牙階梯無疑是全歐洲最長與最寬的階梯,總共有135階,是法國的波旁王朝使用法國外交官的遺產資助梵蒂岡資金,在1723年-1725年間建造完成的。 【許願池-特雷維噴泉】(義語:Fontana di Trevi)俗稱許願池,是一座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高25.6公尺,寬19.8公尺。特雷維噴泉是羅馬市著名的景點。遊客通常會在此地許願,因為相傳羅馬軍團士兵出征前會在此投下硬幣祈願能凱旋歸來。 【古羅馬競技場遺址】(義語:Colosseo- Piazza delle Erbe)又譯羅馬鬥獸場、羅馬大角鬥場;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羅馬競技場是卵形的圓形劇場是目前最大的圓形劇場。建材包括洞石、凝灰岩及磚飾面的混凝土。羅馬競技場中部份因地震及盜石賊的破壞而受損,不過仍然是羅馬帝國的代表性建築物。(外觀) 【君士坦丁凱旋門】(義語:Arco di Costantino)是羅馬的一座凱旋門,位於羅馬競技場與帕拉蒂尼山之間。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凱旋門也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 下午自由活動: 羅馬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地中海文明的重要源頭和古羅馬文明發祥地,建城歷史悠久,可考的城市歷史長達2800多年。 貴賓們可以自由自在的暢遊並感受這歷經了幾世紀抑或是千年的古國文化。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這些都是在說羅馬的繁榮強大,歐洲的起源在希臘,歐洲的輝煌在羅馬。
【佛羅倫斯】(義語:Firenze) 源義為「繁榮之城」更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誕生地,藝術與建築的搖籃,擁有眾多的歷史建築和豐富的藏品於各大博物館。歷史上有許多文化名人誕生活動於此地,比較著名的有詩人但丁、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科學家伽利略、政治理論家馬基雅維利、雕塑家多納太羅等。佛羅倫斯歷史中心於198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佛羅倫斯又稱翡冷翠源由詩人徐志摩前往度假時,因飽覽當地的湖山之勝,而觸發內心美的悸動,便將義大利語的Firenze翻譯成翡冷翠是否更富詩意與襯托出這古城的絕美之境。【聖母百花大教堂-洗禮堂-天堂之門】(義語: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花之聖母大教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歷史中心城區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教堂建築群由大教堂、鐘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洗禮堂位於主教座堂西邊數米,7世紀即已建成,11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佛羅倫斯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禮堂三扇銅門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其中二扇為吉貝爾蒂所作,被米開朗基羅讚為「天堂之門」(外觀)。【但丁故居】(義語:Casa di Dante)但丁(Dante,1265年~1321年9月14日)是義大利最著名的詩人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其更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並與佩脫拉克、薄伽丘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巨星、文壇三傑。遽聞但丁故居位於佛羅倫斯古城中心的聖瑪格麗塔路1號,是設有中世紀塔樓的房屋,1911年闢為博物館。詩人在附近的切爾基的聖瑪格麗塔教堂初次與貝阿特麗切相遇, 貝阿特麗切是影響他一生創作作品的重要人物題材(外觀)。 佛羅倫斯的舊市政廳-厚重的羅馬式建築,開垛口的堡壘,使其成為托斯卡尼最宏偉的市政廳。 【Peruzzi皮具】,皇家百年手工皮具工藝,古羅馬的皇室御用手工皮具家族,舉凡皇帝的皮甲,披風,水袋,背囊,在古羅馬帝國時代,都是佩魯奇家族的匠人,全心的付出,手工製造的,佛羅倫斯二大家族,文藝復興的推手-梅蒂奇家族,皇族工匠-佩魯奇家族,是您不可不認識的傳奇。
【威尼斯水晶玻璃工藝品】威尼斯玻璃工藝工廠集中在穆拉諾島上,所有玻璃製品全是手工製造,手藝世代相襲,從不外傳。近千年來,被視為世界頂尖的威尼斯玻璃工藝品,幾乎全部來自穆拉諾。穆拉諾人口約7000多人。其中料器廠就有2000多名工人。面積僅為1.5 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約有100家玻璃廠,製造玻璃的工廠與作坊、出售玻璃的商店隨處可見。 【嘆息橋】(義語:Ponte dei Sospiri)是威尼斯多座建於16世紀的橋梁之一,完工於1600年,屬於早期巴洛克式風格,封閉式的拱橋由石灰岩鑄成,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的石樑上開有兩個小窗。嘆息橋的名字是19世紀時,由英國詩人、「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拜倫勳爵所取的,囚犯們在總督府接受審判後從總督府經由嘆息橋走向死牢,他們面臨的將是永別俗世,嘆息橋有如隔絕生死兩世,從密不透氣的嘆息橋走過時橋上的窗口望出美麗威尼斯,不禁一聲長嘆。 【聖馬可教堂】(義語: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位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宗座聖殿,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最初它是威尼斯公爵的專用教堂,1807起它成為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區的主教座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駐地。其為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有「金色聖堂」(Chiesa d✀Oro)的美譽。(外觀) 【聖馬可廣場】(義語:Piazza San Marco)初建於9世紀,當時只是聖馬可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主保聖人。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 【L✀ERBOLARIO 蕾莉歐美妝保養】前往選購美妝品, 義大利最大的草本品牌之一,講求天然草本。
早餐:飯店早餐
午餐:墨魚麵+炸海鮮拼盤
晚餐:中式六菜一湯
第 7 天威尼斯→約120km維洛納【圓形競技場,茱麗葉之家,百草廣場】
愛之都維洛納-【圓形競技場】(義語:Arena di Verona)是義大利維羅納的一座古羅馬圓形競技場,建於公元30年。至今仍在使用,並以其大型歌劇表演而聞名於世。它是當前古代圓形競技場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在古代,競技場的容量接近30,000人。但在1117年的一次大地震中,該結構的外圈和最上層幾乎完全被摧毀,這些石材被重新用於周邊建築。如今,每年有超過50萬人來此欣賞歌劇作品,每場表演可供20,000人觀看(現在由於安全原因,已經限制為15,000人)。該圓形競技場將在202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閉幕式場地。 【茱麗葉之家】(義語:Verona)義大利北部威尼托阿迪傑河畔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2000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莎士比亞的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以此城為背景,有「愛之都」之稱。 【百草廣場】(義語:Piazza delle Erbe)始於羅馬帝國時期。是維羅納老城裡頗為熱鬧的地點,在羅馬時代是用來進行公民仲裁和政治集會。如今白天是生活市集,遊客如織,夜晚是紀念品集市,燈火通明。廣場上最古老的建築是噴泉,雕塑名為維羅納聖母是公元380年的羅馬雕塑。集市柱可追溯到13世紀。西側是巴洛克式的馬費宮,裝飾著希臘神像,白色大理石柱上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標誌聖馬可獅。
早餐:飯店早餐
午餐:義式料理-Pizza
晚餐:中式六菜一湯
第 8 天維洛納→約74km加爾達湖→約131km米蘭【米蘭大教堂,艾曼紐二世迴廊精品街】
【加達湖】(義語:Lago di Garda)是義大利面積最大的湖泊,位於該國北部,約在威尼斯和米蘭的半途之間,座落於阿爾卑斯山南麓,在上一次冰河時期結束時因為冰川融化而形成。碧色湖光景色如畫,還有溫泉渡假別墅遍佈四周。而西米歐尼城境內保留了許多13世紀的建築房舍,依湖傍水矗立的古老城池是史卡拉家族城堡。現在的加爾達湖分別劃歸維羅納、布雷西亞和特倫托三省管轄。 【米蘭主教座堂】(義語:Duomo di Milano)位於義大利倫巴底大區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是天主教米蘭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始建到建成共花費了六個世紀,建造始於1386年至1965年最後一扇銅門就位後才正式完工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歐洲第二大及世界第三大教堂。建築風格包含了哥德式、新古典式和新哥德式。用材使用白大理石的教堂建築風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德式的尖塔,頂端有一尊4.2米的聖母瑪利亞像,上鍍黃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艾曼紐二世迴廊精品街】(義語: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一個帶頂棚的拱廊街,兩條玻璃拱頂的走廊交匯於中間的八角形空間,頂部是一個玻璃圓頂。座落義大利米蘭主教座堂廣場北側的顯要位置,拱廊街得名於義大利統一後第一位國王維托里奧•艾曼紐二世,建於1865年到1877年。 廣場附近聚集了琳琅滿目的精品街、高級餐廳、購物中心舉凡您想到的精品名牌。Longchamp、Rolex、Prada、Dior隨處可見。這美麗的迴廊也出現在電影威利旺卡裡,非常值得到訪。